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是一部难以理解的电影,因为它太过于欧洲化。
这部电影除了向大师致敬,就是充满隐喻。简单地将其归类为喜剧、悬疑、冒险或剧情片都过于肤浅。它更像是一部纪录片和文艺片的结合,记录了刘别谦、希区柯克、卓柏林等人留下的经典电影手法,同时也表达了欧洲文明衰落的精神内涵。
要理解这部电影的文化背景,不得不提到两个人——瓦尔特·本雅明和斯蒂芬·茨威格。茨威格是奥地利流亡作家、犹太人、欧洲传统文化的捍卫者,受到纳粹德国迫害,最后在巴西自杀身亡。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讲述的是欧洲传统文明的衰亡史,具体而言,是犹太人的流亡史,更细化一点,是茨威格离开逐渐衰亡的精神家园,心碎而死的自传。
瓦尔特·本雅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、评论家、"欧洲的最后一位文人",也是流亡作家,同样受到纳粹德国迫害,最后在西班牙自杀身亡。他在《讲故事的人——尼古拉·列斯科夫作品随想录》中哀叹传统讲故事技术的消亡。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采用了四层讲述结构,呈现了一个身临其境的讲故事过程,向本雅明的思想致敬。
上个世纪三十年代,随着工业化深入、世界大战、纳粹崛起,人文关怀、人道关怀、实用关怀相关的东西迅速衰亡,理性、集权、现代化、快餐化的东西在崛起。欧洲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被铁蹄蹂躏、精神强奸,物质上发达进步了,但传统消亡和丢失,人性也在淡漠。人们习惯了人云亦云,不再用心品鉴文艺,更谈不上思考和探索了。这直接导致了一场华丽的演讲就可以让无数狂热信徒走上战场,也导致了那些有良知的作者们痛心疾首,本雅明和茨威格的自杀就是一种殉道。
在现代化以后的世界,一个孤立的作家,在他与世隔绝的阁楼里面没有感情地量产作品,这样的作品能够打动人心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通过一个讲故事的过程,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作家应该如何创作——深入生活,关注现实,用心感受,思考探索,这样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。
电影中的大堂经理古斯塔夫,是茨威格的化身。他深色金发,年长敏感,用自己的巧舌和身体去满足顾客的需求。他自称是个双性恋,暗示他的工作是满足所有人精神上的需求。而他服务的对象,正是这个社会的精英贵族阶层。
茨威格曾经也是深受奥地利民众欢迎的作家,他的作品有深度的实用人道关怀,和社会及传统有很积极的互动。电影用一种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的方式,将这种文化上的互动反映出来,大俗大雅,正是实用关怀和人道关怀的最好体现。
《苹果男孩》这幅画是电影的关键道具,它象征着犹太民族的财富。苹果在圣经中是欲望之果,在欧洲语言中又有劳动回报的意思。犹太民族精打细算,左右逢源,从耶路撒冷撒向全世界,逐渐继承了欧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,这幅画正是他们应得的回报。
而死者的儿子,一个只关心财富的实用主义者,他暴虐、疯狂、粗鲁,无视法律和契约,修改遗嘱,谋杀律师,追杀证人,对遗产有着变态的依恋,这不就是希特勒的翻版吗?作为同一文化的继承人,他想占有祖先的所有遗产,却完全没有继承到其精髓,同时撕毁停战条约,穷兵黩武,屠杀犹太人......
偷到这幅画以后,在列车上,古斯塔夫曾对Zero说:"我要死在这幅画下面,你看得出来我和画上那个男孩多像吗?"这不是玩笑,而是导演的暗示,暗示古斯塔夫自己就是犹太人,而苹果就是他应该继承的遗产和财富。
然而分秒之后,他又说:"我考虑把这幅画卖掉。"这就是犹太民族的真实写照,从《出埃及记》到《辛德勒的名单》,都表现出犹太民族太过于精明富有而遭到全世界排挤的苦难现实,财富带来的是妒忌和迫害,使他们没有安全感,一直在逃亡。
十字钥匙结社一章十分有趣,古斯塔夫一个电话,全世界各地的酒店同业者就第一时间,不惜代价,义无反顾地来帮他。这不得不让人想到蔷薇十字结社、郇山隐修会等,都是秘密结社,都是分布甚广,都是能力通天,都是内部成员之间有求必应。这是典型的犹太人结社。这一章既是描写茨威格被纳粹迫害逃难途中受到同胞接济和帮助,也是描述犹太人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原因。
现实中,茨威格是在巴西自杀的。然而电影中,古斯塔夫是在火车上怒斥纳粹,被枪毙在冰冷的荒原里。茨威格和纳粹叫板了一生,何尝不希望勇敢地站出来和他们抗争到底。但是现实里他没有勇气这样做。而电影里就不一样了,有传承人、见证人Zero,古斯塔夫要把这个种子保护和延续下去,付出了自己的生命。也许,这是经过艺术加工后,茨威格最理想的结局。
德米特里家的打手是个牛高马大、少言寡语、出手残忍、效忠主人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男人,其戏剧形象就像弗兰肯斯坦(科学怪人),或者《007》里面的钢牙。他的戏就只有一个内容——追杀,杀人不见血。
直到最后雪橇追车一幕,才让人想起点什么,他停好摩托车,竖起雪橇,以几乎是军姿的方式站在原地喝威士忌。皮衣、军姿、杀人不眨眼、愚忠、恐怖、执行命令不动脑子,就是德国军队的写照,尤其是党卫军或者盖世太保的写照。
悬崖上垂死的古斯塔夫说到:"你这个可悲的怪胎","毛瑟枪咔塔上膛,军官欢喜呼喊",这就是在说德国军人了,要不然他怎么不说中正式、柯尔特或王八大盖咔塔上膛?
最后一章酒店里的枪战简直就让人忍俊不禁了,从每个人的出场顺序、站位和手持的武器,就能看出隐喻。最开始是德米特里冲上楼,看见了古斯塔夫和Zero,然后给了个正面镜头,德米特里身穿黑色风衣,手腕上别着双闪电袖章,以一个很嚣张的姿态吼道:"'苹果男孩'在哪里?"这像不像希特勒1930年代的叫嚣?然后古斯塔夫来了句:"管你屁事。"于是德米特里说:"我要把你打个稀巴烂。"
他从脚底掏出一支枪,此时对拔枪、上膛、举枪、射击四个动作给特写,强调这是一把PPK。卡尔·瓦尔特兵工厂的PPK(卡尔·毕而瑟)是二战时最著名最先进的手枪,纳粹党于1931年夺得政权后,由于该枪械轻、小,便于携带,性能杰出,此型手枪主要配发给高级将领、非作战参谋人员、礼宾、盖世太保等。
接下来就是武器博览会了,一个武器代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阵营。
先是对面右侧冒出来一个人,探头观望,此时他拿的枪看不清楚,但是他大吼一声:"放下你的武器!"然后开枪掩护古斯塔夫。接着德米特里右边出来一个人,手持毛瑟盒子炮,不由分说就站在他身后和他一起开枪。
毛瑟盒子炮也称为驳壳枪,一战德国军警制式装备,后来被鲁格P08取代,二战时毛瑟主要出口给德国的盟国和仆从国,亦出口过给蒋中正以换取中国的稀有金属。在西班牙内战中也大量使用。
接下来Zero也拿出了一把枪,这把枪的特写镜头很长,仔细看是一把韦伯利左轮手枪或者恩菲尔德左轮手枪。二战时期只有英国军官才配备左轮手枪,这两种枪也出口给过美国和苏联。美国参战前主要使用的是英菲尔德来复枪,参战后才研发了柯尔特M1911手枪。所以Zero手里拿着英美制式武器,代表了英美阵营。
接着画面一转,古斯塔夫身后也多了一个持枪者,他拿的是一把托卡列夫TT-33手枪,这是苏联红军的制式手枪。
场面一度非常混乱,每个人都在互相射击。突然画面定格在德米特里和一个黑衣人身上,这个人留着胡子的形状,让人联想到西奥多·罗斯福总统。他手里拿着的是柯尔特左轮,这把枪就是美国的代表。
最后出场的长得像罗伯特·德尼罗的男子,手里握着的是毛瑟1910或者1934手枪,这两种都是袖珍手枪,一战时被美国大量进口,但作为跟班,意大利、西班牙等国也想分一杯羹。
可以看出,在这个枪战场面里,导演用每个人手里的武器代表了一个国家:德国纳粹、英国、美国、苏联、法西斯的跟班国意大利西班牙等,在走廊里你来我往,对射不止。每个人的站位和出场顺序也别有寓意。
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也很有特点,不是简单的线性或者跳跃式叙事,而是一种独特的回字形或者套娃式结构,这种结构在中东欧电影中比较常见,和片中的配乐一样,都带有浓郁的中东欧风格。这是因为茨威格和本雅明都深受中东欧文化的影响。
开篇出字幕,特别提示要用指定屏幕尺寸观看,这是在提醒观众,我们即将进入电影叙事的第一层。导演作为信息的发送者,观众则是接收者。特定的屏幕尺寸能让观众更好地代入故事发生的年代,避免叙事脱节。
影片开始,一位抱着书的女子走近作家的雕塑,电影结尾也以此收尾。这是嵌套在第一层中的第二层叙事,提醒我们所看到的是小说的叙事结构。小说作者是信息的发送者,读者则是接收者。
接着,作家开始讲述他亲赴故事发生地,与仍在世的Zero交流的经历,并以作家自述作为结尾。这是第三层叙事,作家以第一人称视角口述自身经历。这一层的信息发送者是作家本人,他的书或自传,有别于第二层的第三人称视角。当然,这一层也可以与上一层合并。
故事的核心在于Zero与作家在酒店的对话,Zero向作家讲述了他与古斯塔夫先生的共同经历,并以Zero乘电梯返回房间作为结尾。这是最关键的一层叙事,Zero面对面地向作家口述自己和古斯塔夫的故事。信息的发送者是Zero,接收者是作家,但作家也参与了故事的加工,加入了自己对Zero的评价和内心独白。
最核心的内容,是Zero向作家叙述的他与古斯塔夫一同用生命书写的故事。
一层套一层,每一层都有完整的开始和结尾,中间虽有穿插,但原理不变。直到最后,电影院亮灯,观众离席,这一层层叙事才如同洋葱切面般完整再现,导演的讲述才划上圆满的句号。
整部电影可谓大腕云集,演员阵容之强大已达变态级别。
古斯塔夫的扮演者拉尔夫·费因斯,曾在《英国病人》中饰演忧郁的德军飞行员,在《汉尼拔红龙》中饰演变态内向的连环杀手,在《哈利波特》中饰演邪恶的伏地魔,在《辛德勒的名单》中饰演冷血无情的集中营司令。除此之外,他还出演过无数经典角色,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。
大反派德米特里的扮演者阿德里安·布劳迪,在《钢琴师》中饰演失魂落魄的犹太人,在《1942》中饰演忧心忡忡的白修德。他时而阳光、时而清朗、时而忧郁的外表,足以让他成为奥斯卡史上最年轻的影帝。
警官亨克的扮演者爱德华·诺顿,在《美国X档案》中饰演新纳粹分子,在《红龙》中饰演多疑善变的FBI探员,在《鸟人》中饰演偏执狂演员,在《布鲁克林孤儿》中饰演虐待狂神父。他的表演总是让人印象深刻,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。
律师科瓦奇的扮演者杰夫·高布伦,在《侏罗纪公园》中饰演贪婪成性的商人,在《星际穿越》中饰演冷酷无情的教授。他总能把反派演绎得入木三分,让人又恨又怕。
作家的扮演者裘德·洛,在《天才雷普利》中饰演优雅迷人的骗子,在《冷山》中饰演忧郁颓废的士兵,在《sherlock holmes》中饰演机智善变的大侦探。他把英伦绅士的儒雅和颓废发挥到了极致。
Zero年轻时的扮演者托尼·雷沃罗利,虽然名气不及其他人,但他的表演毫不逊色,把Zero的单纯和忠诚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至于其他演员,比如比尔·默瑞、蒂尔达·斯文顿、威廉·达福、欧文·威尔逊、马修·阿马立克、蕾雅·赛杜、马修·古迪等,都是好莱坞一线明星,虽然戏份不多,但每一个都是点睛之笔,为电影增色不少。
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汇集了好莱坞最优秀的演员,他们的表演为电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。即使剧本再好,没有优秀的演员也难以成就经典。而这部电影,无论是剧本还是演员,都达到了巅峰水准。